這學期,我在壽豐教授國小混齡班的數學課程。班上有一位叫做小承的學生,他的改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小承是非常聰明的孩子,習題作業都難不倒他,當然學業成績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現。但是小承的學習態度始終非常低落,他不喜歡寫習題,一心只想著玩樂,有好幾次他會因為不想寫而發脾氣、躺地上、摔筆、屢勸不聽…讓老師們蠻頭痛的。正因為他不會聽老師的勸導,也不怕扣分等處置方式,經常挑戰老師的底線並且完全不想理會任何人,只做自己的一位孩子。


然而歷經一次次的情緒課,以及不斷與小承溝通後,出現一線曙光-小承漸漸在改變。他開始分享近日的生活感受,在上課過程中,會因為老師進度過快等狀況提出自己的建議。一開始逃避老師的眼神,到後來會看著老師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,我們看到他實質的轉變與成長,這是由內心到外在行為的改變。

回想起他有次跟我說:「老師,我今天想跟你說,我昨天因為忘了把功課帶回家,所以沒有寫功課,今天老師在問的時候,我有點害怕,所以沒有先跟老師說。但是,我後來想了一下要勇敢說出來,所以我去跟老師說我忘了帶作業回家寫,請問可以怎麼做?…」 結果,那位老師竟然沒有生氣,反而跟他說補完就好。孩子勇於說出內心的感受值得鼓勵,情緒溝通課和老師的耐心陪伴引導能讓孩子敞開心擁抱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