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是修復 還可能是轉機

孩子們沉浸在即將到來的4月4日運動會暨兒童節,雀躍期待等著迎接4天的連續假期,不料4月3日一早迎來的卻是7.2級大地震,當時家人剛送孩子們到學校沒多久,一陣天搖地動,全校師生戴著防災頭墊移動到操場中間,因為開學後有進行防災演練,所以大家都還記得當時演練的逃生路線…

學生們一一闡述當時的情形,有學生說學校有同學緊張直發抖、有的害怕得哭了…,大家說起當時看見的狀況都很熱絡,但是當我問說:「那你們當時有害怕嗎?家裡有沒有因為地震而破損的?有沒有親人在重災區的?有沒有親戚因為地震而來到家裡住很久的?….」鴉雀無聲,沒有人回應。我心想可能玉里這邊沒有太大的影響吧!我接著問:「那隔天的運動會有如期舉行嗎?有受到餘震影響嗎?連假有沒有去哪裡玩呢?」孩子們開始有回應了,有孩子說:「運動會正常舉行,我還跑第一名」;有孩子說:「哪有餘震,一點都沒感覺」;還有孩子說:「老師說如果大地震就要取消運動會了,還好沒有。」…顯然地震沒有給予孩子們太多的警覺,只單純覺得打擾了日常的生活節奏。

我順勢分享了一個故事,希望能勾起孩子的危機意識。「有個孩子當時才幼兒園,在半夜睡覺時被強震嚇醒,因為是自己一個人睡,所以他只能躲在棉被裡瑟瑟發抖,直到媽媽來找他時,他才放聲大哭,多年過去,直到現在還是不敢自己一個人睡….」,孩子們開始回應我: 要趴下、掩護、穩住;我睡覺都睡死,地震都沒感覺;我也不敢一個人睡;阿嬤說房子倒了也跑不掉…」,最後結尾,我問說:你們知道防災救難包的重要嗎?孩子們都說知道;我再問:家裡有準備救難包的舉手,沒有人舉手。

或許對於花蓮的孩子,地震是稀鬆平常會發生的事情,也或許孩子們對於大自然不那麼陌生,和孩子聊完後我內心有擔心也有感歎,從孩子身上我看見的是聽天由命的生命觀!因為天災的頻繁,相對也給予花蓮孩子許多接收相關知識的機會,但知識歸知識,實際能執行因應作為的家庭又有多少呢?